不管我们把二人转作为一种戏曲还是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来看待,与其他戏曲和曲艺最大的不同是,二人转是以“二人转”的舞蹈方式来表现的。这种舞蹈方式不是来源于其他戏曲或曲艺,而是来源于东北大秧歌的,但由大秧歌追根溯源,这种舞蹈方式是来源于东北远古萨满跳神舞的。这种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萨满跳神演化到东北大秧歌传承下来的萨满舞的特质,二是二人转形成后在近现代萨满那里的再次借鉴与吸收。
“二人转”舞蹈是在东北大秧歌“一副架”造型独立演出形成的艺术形式。但是东北大秧歌的上下装即一男一女构成的“一副架”,并非全是由关内秧歌带到东北来的,它有自己的形式源头,据满族文化专家研究:“在东北流行一种鞑子秧歌,内路为满族,外路为蒙族,民国期间,宁古塔一带满族很盛行鞑子秧歌,其中吉祥步,求婚舞等颇有莽势舞的韵味,都是成双对舞。”“成双对舞”就是鞑子秧歌的“一副架”。它的前身是莽势舞,而莽势舞也是有它的“一副架”的,“男女都跳,成双成对舞”。莽势舞的这种“一副架”构型又是来源于祭祀舞的,而祭祀舞又可以追溯到萨满舞那里去。鞑子秧歌虽然也吸收了关内秧歌的形式并进行了艺术综合,但是,它是以自己的成双成对的“一副架”为原型的,在形成大秧歌之后,又向满族民间舞蹈吸收了萨满的文化元素。比如改造“野人舞”的“求情”、“云雨”和“收盘”,形成了大秧歌“情场”、“逗场”和“圆场”的著名“三场舞”。而二人转从大秧歌中劈出来单独演出的时候,又把大秧歌“一副架”的“三场舞”转化成了二人转自己的头场看手,二场看扭,三场看走的“走三场”。由此可以看出,二人转丑旦的“二人转”既包含着满族民间莽势舞——鞑子秧歌的“一副架”,又包含着“野人”——原住民更为原始的“野人舞”舞蹈方式“一副架”中的性爱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