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唱腔 洋歌

“洋歌”,源自平讲班,也是闽剧唱腔的主体,是以福州民歌、吟诗调等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部分“明清俗曲”衍化而成。其旋律简洁流畅,平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洋歌”,源自平讲班,也是闽剧唱腔的主体,是以福州民歌、吟诗调等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部分“明清俗曲”衍化而成。其旋律简洁流畅,平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唱腔字多腔少,行腔简净,以顿挫有致为佳。现有曲牌19首,为曲牌体。其按曲式结构和演唱特点,可归纳为4种类型。一是由引子、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的“金湘”“孝顺歌”“双蝴蝶”等;二是由引子、正曲两部分组成的“赏花”“水底鱼”等;三是仅有正曲部分的“山坡羊”“花鼓”等;四是唱念相间的“浪淘沙”“怕妻”“驻云飞”等。

唱念型曲牌的特点是生动活泼、粗犷通俗,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类曲牌对唱词的平仄押韵和演唱节奏,要求非常严格,唱词要句句押韵,而且要一韵到底。“怕妻”则要求押仄声韵,板眼要唱得非常准确。洋歌类曲牌的许多曲牌旋律多有牵连,配对成双,明暗相映者甚多。如“孝顺歌”与“赏花”的正曲部分,前三句旋律完全相同,仅末句相异,却使两曲的音乐形象、情趣,截然两样,“孝顺歌”显得暗淡,“赏花”则较明朗,因而用法各异。似此配对成双的曲牌还有“金湘”与“水底鱼”“花鼓”与“山坡羊”“出队”与“驻云飞”等等,采用时尤须留意。洋歌类曲牌伴奏多以主胡、月琴、三弦为主,句末常加小唢呐(俗称“呐仔”)吹奏,称“呐仔尾”。小过门亦用“锣仔啮”。“山坡羊”“花鼓”等少数曲牌亦有采用“抖鼓”伴奏。演唱洋歌曲牌的代表性剧目有《苏百万讨亲》、《拣茶记》、《白扇记》等。

分享到:

上一篇:闽剧声腔 江湖   下一篇:闽剧曲牌 小调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