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碗腔的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遗产珍稀剧种展演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发展现状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遗产珍稀剧种展演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山西、福建、山东、广东、河北、四川、贵州、青海的27个剧种的27出经典剧目亮相首都舞台。演出的剧种除梨园戏、莆仙戏晋剧蒲剧等少数大剧种外,大部分是地方小戏和民间戏剧。有来自民间的歌舞小戏,如耍孩儿、临县道情、朔州秧歌、碗碗腔、梅林戏、花灯戏、五音戏、正字戏等;有民间祭祀仪式剧,如锣鼓杂戏、贵州地戏等;还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黄南藏戏等。这些珍稀剧种集中展演,充分反映了我国戏曲文化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形态、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传统戏曲艺术领域做出的成绩。

珍稀剧种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戏曲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碗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上一篇:皮影戏支派“老腔”   下一篇:皮影戏碗碗腔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