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和其他珍贵的民族艺术一样,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活化石”,体现着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泰山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岁月中为老百姓带来了欢乐,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在皮影戏表演中,流传着“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说,皮影通常需要八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个人的话整个后台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有九个人的话,那就有人闲着。
而泰山皮影的表演,一向以操作者少而著称。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既可以伴奏,也可以操作,还可以歌唱,这就是皮影行业内已经失传已久的绝技——“十不闲”。 现在,年过花甲的范正安先生是泰山皮影戏的唯一传人,他把这一绝技重新进行挖掘和整理,熟练掌握了这一技巧。
在制作技法上,泰山皮影有其独特之处。皮革的防腐处理是制作皮影的第一步,泰山皮影往往能保存七八十年,保存条件好的甚至能保存到上百年,这得益于其独特的防腐处理。在雕刻上,用刀拙朴,粗况概括,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了泰山人憨厚、豁达的性格。泰山皮影在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等民间传统颜色,表演起来,视觉效果极好。另外,在皮影的缝制、拴杆上,泰山皮影都有别于其他皮影的制作技法,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泰山皮影戏的唱腔高亢、浑厚、踏实。她以山东大鼓为主,琴书、坠子为辅,具有杂家风格。其戏中的唱词全是泰山方言,诙谐幽默,深受老百姓喜爱。泰山皮影戏的伴奏乐器仅一鼓、一镲、一梆子,堪称皮影戏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