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黄的灯,一场仙鹤与乌龟的较量正在锣、鼓、钹的伴奏下上演。而这浮现在幕布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戏的操纵者却是两个机器人。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惊奇地看到,几个小学生正在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原来由艺术家才能完成的皮影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由机器人操作的皮影,在白纱后灵动地跳跃,所有的动作与皮影艺人的操作并无二异。机器人舞动下的灵动影像,似乎在告诉人们,古老的皮影艺术正在寻找着新的生机。
说起中国皮影,哈尔滨人或许知道比较多,但说起龙江皮影,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近日,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为龙江皮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动让市民开始关注龙江皮影,试图更多地了解龙江皮影文化的历史内涵。龙江皮影人为了传承这一古老文化,正在尝试着改进皮影制作、改变表演形式、改良灯光环境,而这一切一切,只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濒危艺术的魅力,让龙江皮影能得以传承。
当龙江皮影作为濒危的民间艺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时候,龙江影人们正在赋予这一古老艺术以时代感和灵动的生命力。
传统与现代结合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曾是人们对于已经走过1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间艺术皮影戏的记忆。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看到了一群小学生是如何让这一急需保护的古老艺术与现代机器人结合,并让皮影借高科技机器人灵动展现。
2004年,从事皮影制作表演近五十年的于九文从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退休后,便在家里组建了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传承古老的龙江皮影文化上。他将团里退休的龙江皮影表演艺术家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皮影表演队,在道台府进行皮影表演的同时,借出售自己雕刻的皮影作品让中外游客更了解中国这一古老艺术。直到2005年,哈尔滨文化校计算机老师找到他,希望他教孩子们学皮影,目的是让机器人表演皮影,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便让他与机器人演皮影结下不解之缘。于九文当上了学校计算机小组的指导老师,教小学生制作和表演皮影,当这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皮影表演技法后,便将皮影与他们设计的简易机器人结合在一起,通过电脑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机器手臂,让机器人通过光电传感追踪皮影戏中妖怪的影子,预先设置程序,采取连锁命令的方式,让机器人“小演员”分别采取不同的姿势翩翩起舞,让机器人演出皮影戏。他们通过机械杠杆、齿轮传动和涡轮等工作原理,根据剧情需要编写程序。这样一来,只要在电脑上指示机器人上阵,就可以撒手不管看着皮影精彩亮相了。在音乐的配合下,机器人表演皮影戏像模像样。如果能让机器人操控更加灵活,同时考虑加入声控技术,以后剧目多了以后,机器人一听到音乐响起,就能知道该表演哪一出戏了。有了这样的结合,皮影不再是人手操作,而是靠机器手进行指挥,表演者只需用遥控器指挥机器人进行各种动作,而自己可以和观众坐在一起。另外,用机器人操作皮影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改变原来一个皮影需要两个人四只手进行表演的局限,可以让机器人多长几只手,这样可以同时操控多个人物。
每次参赛,学生们都准备两副皮影,一副皮影在音乐的伴奏下完全由机器控制表演,另一副是由参赛选手手动控制表演,两副皮影在展示的时候要保持画面一致。这就需要他们在研究机器人的时候,保证鹤与龟的动作栩栩如生,学生们的手控能力也要严格和机器表演保持同步。哈尔滨文化校的机器人皮影戏连续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赢得三个国际大奖。
有人说,于九文这么一个皮影艺术家去教小学生表演皮影,参加机器人比赛,对皮影本身没有意义。于九文却说:“皮影戏如今会演的人越来越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的危险。单纯地传统皮影没有演出市场,机器人演皮影融入了现代科技,更能吸引青少年和年轻人。虽然这样的表演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皮影戏,但毕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龙江皮影,能更好地传播皮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