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逢春的艺术经历

十五岁随父学戏,一年后便登台演出。后寻师访友,技艺大进。

十五岁随父学戏,一年后便登台演出。后寻师访友,技艺大进。但因嗓音病变,暂离舞台。一年后嗓音恢复,重登舞台,声名大震。此后他的唱腔,表演遂自成一派。其唱腔苍劲有力,铿锵大方,刚柔兼备,讲求“安、点、顿、拉、闪、放”的六字演唱技法,善用充满激情的演唱,唤起观念共鸣。表演则以刚劲为主,节奏强烈,舒展大方,尤善运用特技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阎逢春首创帽翅功,精研髯口功。年仅21岁便以“须生泰斗”的头衔在晋风社挂了头牌。阎逢春在唱、做、念、打、舞与手、眼、口、身、步等功法方面,既继承蒲剧传统艺术,又有充分的选择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阎派艺术表演风格。1952年全国首届戏曲会演,他演出的《跑城》,重塑了徐策的性格特征,受到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赞赏。

1959年,他参加演出的《窦娥冤》被拍成电影。《薛刚反朝》、《法门寺》、《大报仇》、《反徐州》、《放饭》等戏的中心唱段,也由中国唱片公司制成唱片。

分享到:

上一篇:蒲剧名家王秀兰   下一篇:蒲剧演员李健吾与阎逢春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