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某些花腔小曲和主腔腔体,在终止时不是倥在意料中的主音上,而是突然改变方向,运动到其他音上结束,这种违背听觉期待的现象叫做偏离。例如“观灯调”,明明是在羽音上绕来绕去,不断加强着羽调式的感觉,却突然在最后一个乐句的后半段径直奔向宫音结束;又如“平词落板”,常常是大段的平词上下句肯定着主音,明确着调式,但一句落板就把唱腔挂在上主音上,给人一神“吊起来”的感觉,这种偏离确有一种独特的表现能力。
从曲体角度看,终止时的主音偏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技术手段,它造成唱段的不完满终止,使之具有开放性结构的特征从人的欣赏心理来看,无限制地重复那些过于稳定的结构,很容易产生疲劳,而新的终止音正好可以迎合人们的求新欲望,从而避免了欣赏时的麻木或注意力的涣散。
当然,黄梅戏唱腔终止处的主音偏离,毕竟是在五声性调式的总体思维中进行。那些新的调式主音只限于调式的主要音级,并且常常在旋律上有所准备,在节奏上也有合理的调节,因此,这种偏离在听觉效果上总是顺畅而美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