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的故事

小沈阳的故乡不算富也不算穷,在村口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都是大瓦房。不过小沈阳的童年却是在匮乏中度过的。小沈阳真名叫沈鹤,出生于1981年,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将黄没黄的时候”。

二人转长大

小沈阳的故乡不算富也不算穷,在村口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都是大瓦房。不过小沈阳的童年却是在匮乏中度过的。小沈阳真名叫沈鹤,出生于1981年,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将黄没黄的时候”。在父亲的记忆中,那时候不要说大米,连高粱米都不足,肉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到头顶多能吃两三顿。现在大家都说“80后”从小娇生惯养,而小沈阳七八岁就开始为下地干活的爸爸、妈妈、哥哥炒菜做饭,最拿手的菜是炒土豆片,能用很少的油把土豆片炸起泡儿来。在母亲的眼里,小沈阳从小就是个“心思重得邪乎”的孩子。哥哥得到一毛钱就赶忙拿去买冰棍,然后琢磨怎样才能再要一毛;而小沈阳如果得到一毛钱,就会把钱夹在书里,夹得平平整整,从不轻易花钱。家里生活一直压力很大,小沈阳想早点挣钱养家,13岁小学毕业那年进了武术学校,没多久就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了。小沈阳少年时代的第一个梦破灭了。回到家里无事可做,小沈阳就跟着妈妈到处唱二人转挣钱。唱二人转小沈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嗓音条件天生就好,再者母亲本来就是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二人转艺人,可以说,小沈阳的二人转基因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小沈阳跟着妈妈到处唱二人转,白天日头晒倒也还能挺得过去,晚上就苦了,照明就是用一根铁丝吊起一块浸了煤油的砖头,点燃之后浓烟滚滚,唱一会,眼圈嘴里就全成黑的了。更要命的是蚊子、蛾子全都扑过来,人在台上唱戏,身上叮一层蚊子也没机会打。

自己提高身价

“纯爷们儿”小沈阳现在身高1米74,可是15岁那年小沈阳比同龄的孩子矮不少,看起来很不起眼,可他一张嘴全场总是鸦雀无声。有一次在离家不远的下肥地乡,有个人听完小沈阳的二人转之后就找到了张凤琴,“大姐,这孩子是你儿子?这么好的料子怎么不送到铁岭民间艺术团去呢?赵本山、潘长江他们都是那个团出来的,唱得好还能留团里呢。”小沈阳动心了,妈妈也动心了,可是学费要1000元,家里翻个底儿朝天总共也只找到了700元。沈爸爸就揣着这700元钱,把小沈阳送到了铁岭。好在艺术团的老师看小沈阳是块好料,就没再计较学费。回忆起这一步,小沈阳的父母感慨万千,这步真是走对了,真是命中有贵人相助!当时小沈阳并不知道,他去学二人转,父母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在小沈阳的故乡,出息的标准是考大学、学手艺、开车、掌勺……只要能比种地挣得多,就算是出人头地了。可是沈家夫妻琢磨,老儿子一张嘴就是这块料,如果不让他唱二人转,打别的工那真是太遗憾了。“咱自个的生活自个儿说了算,别人谁爱说啥说啥。二人转这行是下九流,可咱们行低人不低,将来有命儿的话就想办法自己提高身价吧。”沈宏久说。现在小沈阳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虽是戏言,可也不能说全无来历。在铁岭,小沈阳的二人转学得是顺风顺水,眼界一开,心就野了,他凭直觉认定,只要抓准观众胃口,二人转就能养活人。他就回家跟父母商量,出团,挣大钱,出人头地!父母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鼓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家有啥好想的?你整天在家谁想你?你在外面混出个人样儿来,八杆子打不着的人都想你,去吧……多年以后,小沈阳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小沈阳的父母才知道,儿子在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们也是看电视才知道,儿子睡过车站,唱完了拿不着工钱,还挨过打……其实他不说我们也能猜出来,一个农村孩子走到今天这眼泪不知道得流多少,苦不知道吃多少。”张凤琴说。在沈宏久夫妻看来,小沈阳之所以能在吉林站稳脚跟,闫学晶的老公林越是小沈阳命中注定的又一个贵人。林越在吉林市开二人转小剧场,小沈阳刚到那里时,开头码(第一个唱,暖场)还常被人哄,每次演出都如临大敌。林越认定了小沈阳的潜力,一直悉心培养他,三四年下来,小沈阳开始压轴了。小沈阳去吉林闯荡,母亲在家乡继续唱二人转。随着电视的普及,农村里喜欢传统二人转的人也不多了,那时张凤琴的主要营生是“白活”——办丧事时唱苦戏,跪在棺前泣棺,哀悼死者。“我老儿子在家时也没少跟我上‘白活’,他打小学的主要就是悲调儿。”张凤琴说,“他去吉林第二年,回家就把我唱‘白活’的白大褂拿走了,跟我说妈你岁数这么大了,别唱了。老儿子现在挣钱了,养着你。说着说着,鼻涕一把泪一把……”直到现在,小沈阳经常往家里寄钱。不过小沈阳不太讲究,回家还穿着旧裤子。邻居都说,听说沈鹤给你们邮钱都万万的,怎么还穿那么旧的裤子呢?

分享到:

上一篇:赵本山   下一篇:二人转演员盼成名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