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是傣剧艺人早期从滇剧《三进碧游宫》中,演通天教主时学来的。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用揉脸的方法使脸色由白变红,又由红变黑。随后,还要翻獠牙。傣剧演员中最早掌握这一特技的是刀邵真、刀贵廷,之后还有晃五等。
飞刀 是傣剧早期演出《崔子弑妻》时表演的。当崔子妻(李自新饰)和纣王(龚保林饰)二人同坐在一条板凳上密谈时,演崔子的李生连在距对方耳际仅五分左右处,甩出一把飞刀,擦耳而过,插在前边的台板上。使崔子妻和纣王为之一惊。
腾空穿越 在早期傣剧艺人演出《闹天宫》时,孙悟空在相叠的三张弓马桌之间,上、下来回穿过的一种特技。傣剧艺人丰信印(别名李生连)精于此招。
高桌翻下 是源于其他戏曲还是傣剧艺人所创不详。孙悟空坐于三张相叠的八仙桌上面的椅子上,连人带椅从桌上正面翻下,落地时仍保持翘二朗腿的姿势,且稳坐在凳上。傣剧艺人丰信印、朗二妹罕均擅长此技。
表演选例
《布腾那》的表演 《布腾那》是傣剧早期剧目之一。1949年后,仅在盈江县盏西区少数老艺人中还能演出。
这个剧有爷爷、奶奶、孙子,还有牛形和捡螺蛳的姑娘。以爷爷为中心进行表演。盈江县盏西区老艺人孟明珍曾扮演老爷爷。戏开始时爷爷出场用汉语夹傣语对观众介绍今日犁田开荒的简单事情,而后以鞭代牛,用虚拟的舞蹈性的表演,顺序表现吆牛、牵牛、套牛、犁田等,伴以吆牛声等的劳动情境。
在第二段戏中的解牛、赶牛、奶奶送饭、爷爷假装睡觉、爷爷与奶奶对话和爷爷与几个捡螺蛳姑娘逗趣耍笑等的情节表演,都极近生活,富于农村生活气息,整个表演如一幅傣乡的春耕图。
《十二马》的表演 《十二马》是一个载歌载舞形式的剧目。表演时,由六男六女表演,每人一手执扇,一手提灯,身扎篾扎纸糊彩绘而成的马形道具,用【十二马调】边歌边舞,以叙述和表现一年十二个月节令的变化,农作物生长及男女青年相爱之情。每唱完一段唱词(一个月)要进行一段跑马表演;跑马有跳跃、饮马、立马等动作,队形变化有双龙出水、对摘花、绕“8”字等,气氛欢快,热闹。在民间,还有以竹杆或以马鞭代替马形的两种表演形式,虽较为简单但气氛依然。
《武松打虎》中的武松和虎形的表演 傣剧《武松打虎》,是干崖旧城业余傣剧班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演过此剧的演员中,数刀如标(官名“法掌勐”)扮演的虎形,杨三(学名“思相能”)扮演的武松技艺较高。
演出时舞台上放着三张成“品”字形的高桌,表示台上有三块山石,当武松来到景阳岗,酒性发作靠在山石上欲睡时,“猛虎”在台内大叫一声,猛然跃出马门,做一个“抢背”,起身时看见武松。这时,锣鼓配【甩七锤】,加上铓锣的“翁弄”、“翁弄……”,“光胆”(短皮鼓)、“崩崩崩……”的打击乐声。“猛虎”喊叫者扑向武松,虎吼声把武松惊醒,他急忙纵身跃上“山石”,“猛虎”也跳向“山石”追扑武松。武松做个“空中翻身”,跳上另一“山石”。武松和虎形就在三块“山石”之间来回蹦跳,在三张桌子上追扑躲闪,在人与虎对打时扮武松者运用一套傣族拳术,把“猛虎”打得难以躲藏,倒在桌上。最后,武松又用连环棍将“猛虎”打死。
此剧是刀如标和杨三经常演出的拿手戏。由于他们的表演出色,虎形演得象,武松演的狠,而被傣族观众称为“打虎将”杨三,“飞虎”刀如标。
《娥并与桑洛》中的娥并的表演 《娥并与桑洛》是傣剧保留剧目之一。自1957年首演以来,娥并一角曾先后由线小兰、周玉焕、朗俊美、金安所、万梅罕等扮演过。朗俊美扮演的娥并,曾于162年1月参加云南省民族戏剧观摩演出。
该剧中“订情”、“遭害”、“产子”,都是娥ingredients的重头戏。相互产生爱慕之情,并在当天晚上,桑洛到娥并家竹楼外串门。这时,娥并也同时陷入与桑洛相遇后的甜蜜的回忆之中。朗俊美在表演这段戏时,用时停时转动的纺车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一个少女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当她听到桑洛吹响的葫芦笙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忙起身用轻巧而急速的步伐走至竹楼阳台上,看到果然时桑洛。这时她用欲进又退,忽又以梳妆来平衡一下过分激动的心情,继而请桑洛上楼。然后,按照傣家人的生活礼节,端出小竹凳请桑洛坐,又端出槟榔、烟草请桑洛嚼,最后才端出糯米香茶请桑洛喝。朗俊美就是用这一系列的动作设计,来完成娥并对桑洛一见倾心的恋情。完成这些动作后,又再边纺线、边与桑洛对唱来充分表现二人的相爱之情。
在“遭害”一场中,娥并身心受到势力的桑洛母亲的摧残而失望。朗俊美为把娥并感情变化的脉络表现得层次清晰,她把从开始未见到急欲见到爱人桑洛产生的失望,到遭到狠心的桑母凌辱后不解中的猛醒,而油然产生的强烈的愤懑,进而控诉桑母的不仁,最后愤而负伤离开桑家的思想变化用形体动作的变化时急时缓、时强时弱,并注意用手势、眼神的配合,较为具体细腻而又层次分明地表现了出来。
“产子”一场,在返家途中,娥并经过一片森林,雷雨骤降,偏又遇临产,而婴儿坠地便离开了人间,使娥并悲愤已极。这场戏,是以唱为主来展开人物的遭遇与感情的宣泄。这段唱腔是用傣剧女腔,溶进【喊班涛】、【十二马调】、【喊姆王王丁】等几个曲调,结构成较为完整的腔调。朗俊美在演唱“刚离家的娥并啊,受到了虎狼的伤害”及“可怜的孩子啊!你才出世就死去了”等唱段时,注意唱调的连贯,情绪的转换,以其清亮的音色,仔细的处理,唱得很有激情,悲愤时吞吐有力,哀怨时低沉委婉,并运用了一些有助于体现内心世界的身段和造型动作,把“产子”这场戏表演得十分感人。
《继免当相腿》第三场的导演处理 《继免当相腿》或《东咪与相腿》,是根据云南省花灯剧团的《七妹与蛇郎》演出本移植翻译的。汉文移植改编:夏辉宗;傣文翻译:方一龙;导演:夏辉宗;音乐设计:李明;唱腔设计:朱宽涵。潞西县文工队演出。继免(即蛇郎)由朱宽涵、线三扮演;相腿(即七妹)由金安所扮演。
该剧是个民间传说故事剧。叙述好逸恶劳的大姐,对七妹婚后的幸福生活羡慕而忌妒,并把她害死,假扮成七妹哄骗蛇郎最后真相大白,自感羞愧,投井而亡。
导演在该剧“结亲”一场中,吸收傣族“芒戛拉”习俗来表现迎亲的喜庆气氛。音乐用【孔雀调】变奏曲,配以排铓和象脚鼓的敲击。送亲上蛇山的六姊妹在弄体哏的引导下,送亲者们各捧嫁衣、胭脂花粉、宝镜等穿梭作舞。再让男伴、女伴将新郎——继免,新娘——相腿牵到台中,双双侧身跪在弄体哏的面前。弄体哏接受新娘的请求,按照傣族习俗,为新郎、新娘念一段观众熟悉的祝词:“选着今天的好日子,你俩磕头要求祝福,我祝贺你俩喜结姻缘,得到幸福。”
依次向新郎新娘献上五彩丝线,进行傣族结婚时的拴线仪式。并唱道:“祝贺你们——夫妻要恩爱,平时要说说笑笑不要吵闹,和睦相处到白头。”
然后,新郎、新娘向来宾一一敬礼。他们唱到:“弄体哏的恩情比山高,帮助修起了幸福塔。再谢姐姐们的开导,这些话永远记心里。现在只有用香甜的美酒,表示我们的深情。”大家递还酒杯时弄体哏说道:“今天新郎新娘结姻缘,明年一回生两个儿子。”当新郎、新娘请宾客们入席时,铓锣声、象脚鼓齐奏,气氛更为热闹。随之,幕后又传出宾客的笑声、猜拳声等,使这场戏达到高潮。
《朗推罕》的导演处理 傣剧《朗推罕》是根据花灯剧《孔雀公主》移植改编的。原编剧:鲁凝;移植和傣文翻译:肖德勋;导演:施之华;舞美设计:程济之(特邀);音乐设计:龚茂春。1981年7月1日,由德宏州民族歌舞团傣剧队与潞西县文工队联合排练演出。主要演员:万梅罕饰朗推罕,金保饰苏文那,朱宽涵饰孔雀国王匹丫,肖德勋饰勐扳加国王,刀成明饰阿章龙。
勐扳加国王子苏文那与孔雀国公主朗推罕相爱,遭到勐扳加国国师阿章龙的嫉恨和破坏。他乘苏文那领兵出征之机,挑唆国王处死朗推罕。临刑前,朗推罕借机穿上孔雀氅,飞回故国。苏文那获胜归来,不见朗推罕,在龙王的帮助下,来到孔雀国。他勇敢机智地经受了孔雀国王匹丫的考验之后,终与朗推罕重新团聚。
剧中有两个高潮:第四场“ 行刑之前”,导演命名为“最后的请求”。第四场中“最后的请求”的导演处理是:在这场戏中,导演为了表现主人公朗推罕怀着追求幸福而却遭到将被处死的厄运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要求首先在大段唱腔中,打破傣剧音乐缓慢的节奏,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加以变化,设计了成套的感情激越的唱腔音乐。剧中的群众舞蹈设计和朗推罕的表演身段也以傣族单人孔雀为基础进行发展,充分运用“孔雀眼手”、“孔雀身法”及“孔雀展翅”、“快速旋转”等动作和舞蹈语汇,使孔雀公主的形象与傣家人心目中的象征吉祥幸福的孔雀形象统一起来。同时,导演把朗推罕安排在高台上进行表演,高台的三面是乡亲和武士,形成“众星捧月”之势。然后,让主人公把她对人生的感叹,对王子的感情,对乡亲的眷恋,对亲人的呼唤及对啊章龙、国王的愤懑之情,通过唱腔较好地表现出来。为了创造能够飞走的环境,体现出群众对公主的深情。导演把群众按老年男性、妇女和小孩及一队由女青年组成的花伞队,分为三个部分。安排在高平台的近旁,成为两个大块。武士也分成两个部分。当朗推罕即将起飞之际,三组群众由慢到快、由小幅度的动作到大幅度的动作,以波澜起伏似的交叉和来回的穿梭动作,用傣家人使用的小花伞、头巾及鲜花为道具,在舞蹈中遮挡武士的视线和弩箭,使主人公安全飞翔,同时表现群众的爱与恨。当公主已经起飞时又运用“二龙出水”、“倒脱靴”等几组大的调度,让群众把武士与阿章龙、国王等人分开,并分别将他们围在当中,直至公主高飞远去,掩护成功。在这些舞台调度中,都配以情绪激昂热烈的气氛音乐和打击乐。
然后,在群众的欢呼声和国王、阿章龙的叹息声中,凯旋而归的王子得胜归来,这时,节奏突变,出现一个大的停顿。当王子明白了眼前的一切,而发出“天神啊!”的呐喊时,造型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