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化妆—头饰

旧班社的演出化妆,按生、旦、净、丑的行当,各有特定的规范。如旦角的头面、贴鬓、头饰,面部化妆又有俊扮、丑扮、净俊各半扮之分;生角的网巾、水纱、梢子、蓬头、髯口,面部化妆也有俊扮、素扮、花脸之分。

旧班社的演出化妆,按生、旦、净、丑的行当,各有特定的规范。如旦角的头面、贴鬓、头饰,面部化妆又有俊扮、丑扮、净俊各半扮之分;生角的网巾、水纱、梢子、蓬头、髯口,面部化妆也有俊扮、素扮、花脸之分;净角使用网巾、水纱、梢子、蓬头、髯口、耳毛,面部主要用花脸脸谱,有时也用俊扮、素扮或丑扮;丑角常用光头或同生角发形、髯口,面部多用丑角各种形状的豆腐块脸谱。用色方面最早各行当只用黑、红(珠砂、红土或胭脂)、白(铅粉)三色,直到清末,较贫困的班社仍如此,用植物油和蛋清调合使用。生、旦只在本色脸上擦红,用黑色勾出眉毛、眼窝;净、丑按需要用颜色勾出各种脸谱。但大多数班社除黑、白、红外已有黄、绿、蓝、金等较多色彩。旦角和小生用宫粉打底色,薄施胭脂,墨色勾眉眼、点红唇。约于50年代末普遍改用戏剧化妆油彩,净角勾脸谱采用油彩较迟,至“文化革命”以后,但现仍有采用植物油、蛋清调色者。头面和贴鬓的改良,各个时期变化较大,髯口也有所改良,但变化较小。演出时装戏、清装戏和现代戏时多半采用写实化妆,基本接近歌剧、话剧的化妆。近年来又逐渐向电影、电视的淡妆靠近。近来演出新编古代题材剧目时,有些完全采用古装发式和贴须、织须。

分享到:

上一篇:秦腔化妆—头面   下一篇:秦腔化妆—髯口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