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角色行当沿袭明代弋阳腔的角色旧制,分老生、正生(挂须)、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小丑),俗称“九角头”。弹腔兴起后,又增入了副末、二旦、四花等角色。旧时演出,每场分四段,“前找”一出为武打戏,“正戏”一本或两本,“后找”一出是玩笑戏。其高腔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大,线条粗、身段严谨,场面热闹,以善演历史戏着称。保存了弋阳高腔“兵马旗帜、戈甲战士击刺”的武戏面貌。
明代弋阳腔演出“目连戏”,其武功技艺热烈火爆,几百年来,赣剧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如两军对阵,双方主帅先以简单的刀枪交锋,然后便转为杂技表演,名之曰“清翻”或“打台”,开始双方士卒齐齐翻扑,继而逐个单翻,各显技能,再是对打,有三节棍、九节鞭、窜椅子、大板凳;有时还加入窜火圈、三上吊、抛钢叉。真刀真枪,复复套数,边打边喊,满台雷动。后因京剧的影响,才逐渐改为刀枪把子的武打表演。
在弹腔中,既保持了清代“花部”的“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的表演风格,又因丑角戏的大量出现,悲剧中插入喜剧手法,以及乡音俗语的运用,使舞台效果更为突出。如皮黄戏《黄鹤楼》里,唱白并不多,但通过一连串无言的精采表演,将刘备与周瑜、赵云之间的微妙关系用喜剧形式处理得妙趣横生。又如《断桥》中三人翩翩舞蹈,《装疯骂殿》中赵艳容的各种手指和眼神,《夜梦冠带》中崔氏的集生、旦、净、丑于一身的表演动作以及《春秋配.捡芦柴》中秋莲、春发和乳娘的画线为界、以静为动的舞台调度都是赣剧弹腔表演艺术的精华。
根据老宜黄腔《两世缘》整理改编的《梁祝姻缘》,其中《四九问路》一折,诙谐有趣,特别处理;《楼台相会》的四九、银心会面,—丑一旦,插科打诨,一个严肃的悲剧场景,却充盈着喜剧的色彩,然而喜中含悲,更为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