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剧的唱腔曲调

傣剧唱腔的基本曲调是在傣族民歌、民间歌舞和宗教叙事歌曲基础上形成的戏调,可分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两大类。前者为男角专用,后者为女角专用,后又演变出小生腔、老生腔、草王腔(净腔)和女悲腔。

傣剧唱腔的基本曲调是在傣族民歌、民间歌舞和宗教叙事歌曲基础上形成的戏调,可分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两大类。前者为男角专用,后者为女角专用,后又演变出小生腔、老生腔、草王腔(净腔)和女悲腔。羽调式主要流行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徵调式主要流行于潞西。演唱为徒歌形式,只有打击乐伴奏舞蹈和烘托气氛。伴奏乐器,早期有象脚鼓、硭锣、钹等,后吸收滇剧的大锣、大钹、堂鼓、碗锣。潞西县傣剧园开始试用丝竹乐,以板胡领奏,并配以葫芦琴等傣族乐器。

傣剧音乐是傣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剧被誉为东南亚明珠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民族特色浓郁,充满阴柔之美,典雅之美和人情之美,几乎完全不受其他剧种音乐的影响。从总体上讲,傣剧音乐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单一曲体阶段,约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傣剧音乐的特点是全剧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曲调,曲调与曲调之间配以打击乐;个别剧目中加了少量的山歌调或“十二马”调。二是单一曲调逐渐演变为男腔、女腔阶段,自二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男腔和女腔这种两种基本曲调分别贯穿全剧;唱段中间间以打击乐,并间有少数山歌调。新的间乐布局形式阶段。1960年盈江和潞西县先后成立了县级傣戏专业剧团,1962年成立了德宏的傣戏团。此后,傣剧在艺术革新和提高上取得不少成绩,如在剧中加了前奏和尾声;在唱腔设计中,根据人物性格和情节的不同变化,进行了很多傣族民歌等。打击乐仍以滇剧打击为主,傣族民间打击乐与之混合使用,在乐队建制上,以汉族民间乐器为主,并与傣族民间乐器混合使用。

分享到:

上一篇:傣剧的传说   下一篇:傣剧的表演程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