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彩调行当以旦、丑、生为主,少有净行。脸谱有大花脸、老脸、草脸、小花脸等。其中,小花脸的花样很多,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在鼻梁中间,用白底黑边勾画出青蜓、蝴蝶、虾子、青蛙、乌龟、蛇、或葫芦、梅花、等不同动物或花草形象。彩调是贫民艺术,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平常的日子里,在街头巷尾随便搭上简单的戏台就可以开演,只有到重大节假日演大戏时,演员们才浓墨重彩画出各种不同的脸谱,才把各种乐器全都用上。在表演彩调的过程中,男女角色各有一百多种基本动作,分为:步法类、扇花类、转身类、手花类等。
解放后,临桂县的彩调艺术蓬勃发展,业余剧团和彩调队遍及村村寨寨。1951年,全县仅有业余剧团50个,到1956年就发展成为250个(含灵川)。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一年四季,走村串寨,开办彩调培训班,著名的民间艺人谢济舟任教师,培养业余演员200多人。1959年,业余剧团发展到337个。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80年,临桂的彩调活动处于低潮。期间虽然有一些彩调队重新组建,但是,县文艺宣传队和仅存的少量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只能演出“革命样板戏”(移植为彩调)和自编的现代彩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