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简单的历史介绍

壮剧包括土剧和沙剧两个分支,土剧主要流传在富宇县壮族支系土族人民中间,沙剧主要流传在广南县壮族支系沙族人民中间,在文山州其他县也有所流传。

壮剧包括土剧和沙剧两个分支,土剧主要流传在富宇县壮族支系土族人民中间,沙剧主要流传在广南县壮族支系沙族人民中间,在文山州其他县也有所流传。壮剧是在壮族民歌、音乐、舞蹈和杂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约在清初就已初具规模,到了清代中期就比较成熟,有自己的剧作者,剧本和戏班。它不仅受到壮族群众的喜爱,也为当地的汉、苗、瑶、彝各族群众所欢迎。

从艺术上看,壮剧可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的音乐接近板腔体,表演程度接近京剧粤剧滇剧等大剧种,这以"哎咿呀";"哎的"和"乖海咧"三大声腔为代表;第二类的音乐为联曲体,类似广西彩调、云南花灯那样的民间小戏,以"咿嗬海"声腔为代表;第三类是解放以后吸收了当地民间歌舞新发展起来的品种,以《螺蛳姑娘》为代表。

由于流行地区和语言、音乐唱腔、表演等的不同,壮剧分为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和师公戏三类。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东、田阳一带。壮族师公戏在壮族地方叫“壮师”或“调师”。主要流传于河池、宜山、来宾、贵县、上林、武鸣、邕宁一带。是从“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60年,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剧团--富宁县壮剧团成立。1962年又将该剧团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剧团,一些业余剧团也随之兴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壮剧的伴奏,主要乐器是马骨胡,用马腿骨做琴筒,金属弦,比京胡细而长,音乐清脆、明亮。配胡是土胡(又叫厚胡)。

分享到:

上一篇:壮剧的历史特色   下一篇:壮剧历史介绍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