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进人鼎盛时期,增加了剧目,唱腔曲调多元化,造就了一大批以唱腔着称的名家和流派。同时吸收各地剧种做功和北派武打,使粤剧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更臻成熟。在舞台美术、场景布景上进行革新,引人声、光、电、化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增加粤剧的魅力,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地方剧种,深入到千家万户、从岭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珠江三角洲发展到全省、广西、港澳地区以及上海、台湾等地操粤语人士聚居之处,并流传到美、加及东南亚地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人才辈出,出现了人称粤剧五大流派、四大名旦。五大流派是有"万能老倌"美誉的薛觉先开创的韵味流长的“薛腔”;名丑马师曾开创的“马腔”,即“乞儿喉”;被称为“小生王”的白驹荣开创的“白腔”;丑生廖侠怀开创的"廖腔"以及"金牌小武"桂名扬开创的"桂腔"。四大名旦是当时誉满省港澳的上海妹、谭兰卿、谭玉兰、卫少芳。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相继涌现出红线女(邝健廉)、芳艳芬、楚岫云、郎筠玉、白雪仙、林小群等名旦,文武生有任剑辉(女)、罗品超、吕玉郎、何非凡、新马师曾等,小武有靓少佳、梁荫棠、卢启光,小生有罗家宝等,丑生有文觉非、陆云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