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乱弹班演出活动频繁,且多与民风习俗相契合。凡有重要民俗活动,即延聘戏班子登台演出,诸如庙会戏、春台戏、节庆戏、愿心戏、年规戏、灯头戏、青苗戏、罚款戏、祠堂戏、和事戏、火烧戏、龙王戏、牛太平等。其中尤以春社日、秋社日演出的“社戏”最为有名。道光年间(1821-1850),山阴沈香岩《社戏》诗云:“麦满平畴菜满坡,春花有望乐如何。赛神各社笙歌沸,五福长春老保和”。诗人自注云:“俗风每年二三月,各社皆演戏酬神。越城戏部最多,唯五福、长春、老保和三部,素称出色”。所称五福、长春、老保和皆当时着名乱弹戏班,其名多为后来戏班所延用,如“老长春”、“蕊芝长春”等。春社演戏,多属祈福;秋社演戏,多寓酬神之意。宋梦良《余姚竹枝词》云:“水旱无虞庆岁成,年终报赛表微诚。酬神演罢龙王戏,再看今宵牛太平。”作者原注云:“四乡于冬季演戏谢龙,曰龙王戏;演戏谢牛神,曰牛太平”。《越郡风俗词》中有一段“绍兴安昌镇做戏文快板”,述说社戏云:
做戏文,在安昌。定子弟,趁夜航。
包神桌,五果装,拜菩萨,保安康。
子弟到,上戏箱,生旦丑,进台房。
拣戏文,要在行;封神榜、铁冠图;
有东郭,有西厢;五人墓、三官堂,
荆钗记,做投江;琵琶记,做吃糠;
风流戏,陈妙常;中山狼,打面缸。
男看客,台中夹,红缨帽,旧年妆。
白长衫,今朝浆。挤煞哉,闹嚷嚷;
挨勿出,戤门枋。女看客,坐两厢,
纺花椅,板凳旁。风藤镯,白手膀,
好打扮,学苏杭。会场里,赌得狂。
三字句,抽肚肠。谁氏做?潘十郎。
一副乱弹班,至少由24人组成,其中生、旦、丑各个行当十二三人,乐队六七人,盔头、大衣、值台、饭头、班主(或由演员兼任)各一人。内部分工细致,职责明确。乐队、演员中,以堕民为多。堕民多以唱戏为业,又兼业鼓吹,其上乘者称为清音班,专事演奏器乐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