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也叫“胡胡子”。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秦腔文场的领衔乐器,故有“文场一把手”之称。分高音,中音,低音三种,秦腔所旧为中音板胡。
又称秦胡、梆胡、大弦、胡胡等,在黄河流域及我国北方的梆子戏种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陕西秦腔伴奏乐队的主奏乐器,被称为“秦胡”;作为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伴奏乐队的主要乐器,被称为“梆胡”,小梆为槽,桐板为面,发音比京胡尤急,伴唱梆子调所用。因它的共鸣箱多用椰子瓢制做,人们又常把它叫做“瓢”。这个有着诸多称谓,而又极具北方特色的民族拉弦乐器,主要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等省较为盛行。
其构造为:琴筒用半个椰壳制成,无音窗(俗称“贯钱”),琴皮为薄桐木板制,琴杆较二胡略粗短,为檀木或乌木:张弦两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内1外5,目前多系金属弦,琴弓长而粗,弓毛系马尾,多而紧硬,弓毛夹子两弦之间,往来擦弦而发音。另有弦轴两轸以及琴码等。音响高亢、嘹亮、雄劲。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取代原‘二股弦的文场领衔地位,并在指法、弓法、形式上作了一定革新。其弓法技巧有推、拉、慢、快,抖、连,垫、顿、掘,抽等,指法技巧有按、搂、揉、滑,泛,弹,打等。
传统板胡主要分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两种。
在河北梆子、评剧以及东北二人转(吉剧)中担任主奏的为高音板胡;在秦腔、碗碗腔、晋剧、豫剧、吕剧中担任主奏的为中音板胡。近年来又出现了次高音板胡、次中音板胡、低音板胡以及型制不同的双千斤板胡、三弦板胡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