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兴于1956年考入贵州省艺校川剧班,师从川剧演员刘又祥,习丑行。4年寒窗,苦练基本功、表演功不缀。在校所演的剧目有:《做文章》(饰子元)、《杨广逼官》(饰杨广)、《闹齐庭》(饰无亏),已显露出他的表演才能。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为支持地方剧种,被分配到贵州省黔剧团任演员。1961年被送到上海戏曲学校进修,拜名丑华传浩为师,学习南昆代表剧目《双下山》等。回团后,又将此剧移植为黔剧上演。他在《双下山》扮演小和尚这一角色。经过刻苦训练,认真钻研,能将南昆此剧目丑行表演中的“绝招”―矮子功、耍佛珠、抛朝靴等高难度技巧,用于黔剧。表演洒脱,引起行家和观众好评。进入70年代后,为反映生活,塑造多层次的人物形象,他读书学习,勤于思索。把斯氏、布氏表演体系与黔剧丑角的表演,既注重角色的内心“体验”,更重角色外部“体现”(动作、技巧),追求丑之美的艺术形象。
30多年来,在黔剧舞台上塑造了《山乡风云》中乡长关天爵、《海岛女民兵》饰尤二、《刘四姐》饰侯七、《殷小姐娶妻》中饰知县补天《怪孝记》中饰大少爷、《箱尸案》中饰知府艾迁、《神寨》中饰多岩、《数九春风》中饰农民张福海等。在表现各类题材剧目的各类型人物,他说应将戏曲中唱、念、做、打“一套程式”的技巧,用于“千种性格”人物的塑造。在丑行表演中避免“脸谱化”、“公式化”,所塑造的侯七、尤三、关天爵等均独具神态,性格各异,一反过去凡演丑角必须演反而形象的慨念。在《数九春风》一剧中,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图片、绘画、观察生活,他努力地塑造了一位纯朴、善良、真实、获得成功,可信的农民典型。演出获得成功,省电台1977年为之录音、播放。到目前,他在艺术创作上仍十分活跃。排演的戏剧小品《产后风波》串饰老太婆、《活佛济公》饰活佛济公,均得到观众喜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