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在昆曲中的表现艺术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昆曲是昆山腔融合北曲与弋阳腔、海盐腔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昆曲是昆山腔融合北曲与弋阳腔、海盐腔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经过明代魏良辅改良后的昆曲唱腔更加清柔委婉,称为“水磨调”。在唱腔上,所谓调用“水磨”,是指将曲调设计得委婉细腻,像“水磨”的效果那样软绵滑润。

昆曲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在字声、行腔上,注重声音的控制以及咬字发音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在节奏上,节奏速度的徐疾,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曲在器乐编配的织体、横向旋律润饰手法(润腔)上有其独特的讲究由于以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可以说,正是这种细腻委婉的“水磨腔”,塑造了昆剧演唱的美学特色。

昆曲经明代魏良辅等人的革新后,创立了的“水磨调”。与此同时,也确立了笛子为主奏乐器。昆笛演奏在与昆曲演唱的水乳交融中,形成独特的演奏特点,表达了深邃的意韵,这些都使昆曲音乐更加典雅秀美、妩媚迷人。

昆笛是在与昆曲声腔的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美学品格。

“曲笛”是因为伴奏昆曲而得名,在与“水磨腔”珠联璧合中,产生了曲笛的演奏艺术。因此,有必要对昆曲的音乐表演进行研究。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昆曲笛子的演奏与昆曲特有的润腔有着紧密的联系,昆曲有着丰富的声腔演唱技巧,为了表达不同的情绪变化和角色,有带腔、撮腔、带腔、垫腔、迭腔、擞腔、豁腔、罕腔橄榄腔、顿挫腔等技术,为了与昆曲声腔有更好的融合,也为了表达出剧情曲意,笛子必须使用不同的技巧与声腔配合默契形成整体的艺术风格,发展出了颤、叠、震、打、赠、唤等细腻的手指演奏手法:还需要运用气息的控制来演奏出不同的“腔”,因此形成了平稳悠长、强弱相宜、虚实相间、声若游丝的气息控制技术。

昆笛在与昆曲声腔相伴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追求像“水磨”效果那样软绵滑润、讲究动静相间、虚实互换、欲扬先抑、欲进先退、与中国传统的太极理论相吻合的演奏理念,形成了典雅秀美、柔曼婉转的美学品质。

分享到:

上一篇:昆曲与程腔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