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扮以外的化妆皆属这一类。这一类化妆的特点是用色彩将原来的面目涂去,画上规定谱式的夸张图案.勾画脸谱所用色彩分油色、水色两种。油色用食用植物油调制,有红、黄,白、黑,绿、金、银等色;勾画在脸上泛出油光,故又称汕脸。水色用蜜糖拌和颜料用文火蒸制,仅百白色一种,抹在脸上不泛油光。另有困脂、油烟灰(黑色),均为粉状颜料。涂面化妆技法有揉、勾、抹三种。揉是用手指蘸少许油色在脸上薄薄揉开揉匀,再对眉、眼、嘴唇梢加勾画。『揉』—般只用红、黑二色。其意是表现剧中人物的面色,较写实而少夸张。勾与抹皆用毛笔为之,图案夸张而富装饰美。抹脸用水色,勾脸用油色。通常以涂面所占面积大小分为大面(即净)、二面(即付)、小面(即丑)。大面整个脸面涂色。大面中勾油脸者,要向上延伸至额顶。面部用水色抹画时上部不延伸至额顶,且往往将网巾低扎至眉际;因而造型显得短而宽。二面涂抹范围上与眉齐,下过鼻尖,两侧过眼稍。小面比二面更小,上与眉齐,两侧只及眼睛的一半处。二面与小面还要在抹白的周围揉以胭脂,呈淡红色,作为衬托。从历史考察涂面化妆的技术早巳存在。《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第二排中间,有一人眉毛加粗,眉下画白色条纹,明显是涂面化妆。可见在元代戏曲舞台上已存在涂面化妆。梅(兰芳)氏缀玉轩藏有明代脸谱和清初昆弋脸谱,明代的脸谱大都呈现短而宽的形状,可以想见这是因为明代人不能随意剃掉头发,额部只能画到发根处,不能再向上伸展。后来,清人推行剃发制度,剃去上额头发,演员涂面时,脸谱向上扩展了,这就出现了现代常见的涂面谱式。昆剧旧有文班、武班之分,晚清时,武班昆弋兼演,脸谱较多,图案也比较复杂。文班脸谱较少,图案也比较简单。昆剧脸谱向有七红、八黑、四白、三僧、五毒、六巧、二丑、九杂之说。七红、八黑、四白、三侩均属净行角色。五毒、六巧、二丑均属丑行。凡不能列入以上各类的,统称九杂。脸谱色调通常显示人物性格,向有『红忠、黑勇、粉奸』之说。如关羽重义气,忠於刘备,画红脸;张飞勇猛,画黑脸;董卓奸诈,画粉脸。脸谱图案有表示人物特性的,如周仓额上画虾,表示他能识水性;锺馗额上绘鳊蝠,说他像鳊蝠一样,昼伏夜出,捉鬼除害,为人造福;赵公明是财神,额上画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