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场戏时期,原先上手(男角)在不同剧目中演唱各种角色,后来有了生行、丑行的分别。
生行包括小生、老生,小生又分正场小生、风流小生;丑又称撮角、触角。表演上生行举止稳重,谈吐文雅;丑角则动作夸张、油腔滑调。旦角总称头笄,又名包头,分正场包头、娘娘包头、花包头、老包头、邋遢包头等。虽然分工有所细致,但由于本滩班社演员较少,所演角色大多串扮,演小生的艺人戴上胡子,就成为老生,旦角换个包头,小姐就变成了娘娘。表演上,动作极为简单,跑圆场及穿插行走,称为“串链条”“如意头”,手面有“掠发势”“拔鞋势”,此外有绣花、摇船、推磨、挑担等虚拟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