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花鼓戏的传承保护

通城县为了传承和保护“通城花鼓戏”这一优秀而独特的通城地方“文化遗产”,成立了“通城县花鼓戏剧院”。

通城县为了传承和保护“通城花鼓戏”这一优秀而独特的通城地方“文化遗产”,成立了“通城县花鼓戏剧院”。

与共和国同龄的通城县花鼓戏剧院,在57年的发展史上也有艰难的过程,剧院21名职工,退休5人,下海12人,仅剩4人维持。人走,戏台不能倒,他们一起深入各中学校,招收11名家境贫寒,热爱文艺事业的学生培训,并筹资将他们送到市艺术学校深造,回来后他们有的成了剧院的骨干,后来又积极吸收了其他民间剧团优秀艺人16名。剧院力量得到充实。

剧院不断继承和发扬通城传统民间文艺精华,改革剧院管理,自编,自演一系列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现代花鼓戏,将党的政策以文艺的形式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为通城花鼓戏艺术,以及县文化宣传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原通城县花鼓戏剧院院长郑志文于2008年12月18日,赤壁市观摩学习文艺剧目返回途中因车祸以身殉职。

1990年参加工作的郑志文,历任通城县花鼓戏剧院演员、演出队长、副团长、团长、院长等职,1999年荣获“湖北省舞台艺术银质奖章”,2006年被共青团通城县委评为“十佳青年”,2008年10月份参加湖北省首届戏曲艺术节,来到武汉洪山礼堂参加演出,荣获“表演二等奖”。 

在演出中,无论什么行当,什么角色,郑志文都争着上,潜心研究演出中的一举手一投足。每天在村子里面演出,晚上都是12点后回来,大热天要穿着厚厚的戏装,汗水沿着戏装直流而下,里外都湿透了。他任院长期间,请来了几位文艺专家担任顾问,编排新剧目,增加设备投入,提高演出质量,给许许多多的农民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院由此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演职人员的待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与通城县毗邻的崇阳县、湖南平江、江西修水等地的老百姓,都纷纷慕名而来请他们去演出。在他的带领下,该院连续5年来每年上山下乡演出300余场,连续多年被省文化厅授予“上山下乡演出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他在缺少财政资金拨款的境况下,为职工解决了养老保险,争取了流动舞台车,改造排练厅危房,为剧院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上一篇:通城花鼓戏的曲调声腔   下一篇:宁乡花鼓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