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演出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一是愿戏,二是堂会戏,三是神会戏,四是卖戏。辰河高腔的剧目是相当丰富的,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大愿戏盛行时,所必唱的有《香山》、《金牌》、《封神》,统称“四十八本目连戏”。“硬本子”戏中整本戏有苏(《黄金印》)刘(《大红袍》)、潘(《一品忠》)、伯(《琵琶记》)四大本看家戏,另有“三山”(《九里山》)、《楚荆山》、《烂柯山》,“六袍”(《老绿袍》、《少绿袍》、《大红袍》、《青袍缘》、《碎龙袍》、《白袍记》),“四亭”(《百花亭》、《拜月亭》、《情风亭》、《风波亭》),“四阁”(《红梅阁》、《麒麟阁》、《天禄阁》、《玉皇阁》),《天开榜》、《古玉杯》、《坐衙朝笑》、《金盒捞月》、《三大香》、《三孝堂》、《三元记》、《三闯》、《档复》、《上天梯》、《大江东》、《报笔记》、《荆钗记》、《彩楼》、《吊白扇》、《菜花井》、《木金钗》、《双盒记》、《秋江别》、《王桂记》、《青冢记》、《来迟》、《鹦鹉记》、《合襟记》等等。除了以上“硬本子”戏剧目外,还有一大部分“条纲戏”(又称“桥路戏”,俗称“水戏”)上演。这些不是高腔主要剧目的戏,没有本子,只是根据一些旧章小说的故事情节,拟出一个简单的条纲,演唱全由角色在舞台上去自己编排、发挥。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员,往往只根据简单条纲,可以把戏演得头头是道,扣人心弦。通过如此反复演唱,不断的丰富,加工成一些主要折子,其特点是演出时伸缩性很大,群众喜欢,如《二度梅》中的《重台别》,《五虎平西》中的《观花》、《粉庄楼》中的《大审柏玉霜》等,也成为高腔中久演不衰的主要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