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脸谱

桂剧脸谱色彩鲜明,既讲究强烈的对比,又注意色彩调和。其主要用色为红、黑、白三色,经调和的附加色为棕色(或称紫色,因大红获玫红而异)、粉红、灰色,共为六色。

脸谱是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桂剧的脸谱,在构图的繁简变化、用色的对比关系、勾描技巧和神韵等方面,均有自己的风格和流派,桂剧与湖南的祁剧,在脸谱的构图、色彩、不同性格人物的样式上,虽有渊源关系,而实际上又不尽相同。桂剧老艺人郑清雄在演出祁剧和桂剧时,画的脸谱就有所区别。如单雄信的脸谱,桂剧是黑四块玉,祁剧是红四块玉,典韦的脸谱,桂剧为红三块瓦,而祁剧开的是烂脸。从构图、色彩、神韵上看,桂剧和邕剧脸谱的风格大致倾向于豪放粗犷,简洁鲜明。

桂剧脸谱色彩鲜明,既讲究强烈的对比,又注意色彩调和。其主要用色为红、黑、白三色,经调和的附加色为棕色(或称紫色,因大红获玫红而异)、粉红、灰色,共为六色。五十年代后,增用了蓝、黄、金、银色等,但运用较少。一般艺人均能调配颜色,技术较高者,更能充分利用脸的肉色与油彩颜色相结合,使色彩更为生动,有助于面部表情的体现,在颜色作用上,有“红见忠义、黑见刚正、粉见奸邪”的说法,但主要还是在图案变化上,颜色只起配合作用,以突出图案的鲜明感,增强其艺术效果。以红为主的歪脸、烂脸图案,就不一定表现忠勇的人物。

桂剧还有一些特殊的脸谱。如蜡黄脸,仅限于《田氏劈棺》一剧专用。桂剧老生演员王盈秋扮演庄周时,不抹油彩,用一层极薄的湘纸湿润后贴在脸上,再略勾以眉目,造成一种死后毫无血色的恐怖感。变脸,《三进碧游宫》的通天教主有三次变脸,即在同一戏里根据情节发展和人物情绪的变化,当场更换不同的脸谱。

在桂剧脸谱上近代较有成就和影响的代表人物有李冠荣、周兰魁、蒋金亮、阳瑞龙、郑清雄、龙民介等。李冠荣谱式吸取了中国画的特点,讲究“揉”法,使色彩与肉色自然结合,勾描细致,多用间色,特别注重图案用笔的神韵,写意传神,别有神态。周兰魁谱式讲究强烈的图案装饰效果,用色对比强烈、明快,讲究笔锋,往往形简而意达。蒋金亮谱式技巧上集前两家之长,在构图上比较严谨,注重人物气质。如他的张飞脸谱,凤眉豹眼,额上画一红桃,以示夸张、简洁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勇猛忠直,粗中有细,鲁莽而又可爱的形象。郑清雄谱式的特点是粗犷豪放,他能够勾描桂剧和祁剧同一角色的不同脸谱,并加以综合,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反映了桂剧与湖南祁剧之间的历史关系,这与他所在的全州县地处湘桂交界有关。苏飞麟是武小生,擅演粑粑脸的角色,对粑粑脸和旦脚开脸均有一定的成就。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桂剧的化妆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