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中击乐的特色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之一是中国戏曲。川剧是中国戏曲百花园里一朵绚丽的奇葩。中国川剧经过五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之一是中国戏曲。川剧是中国戏曲百花园里一朵绚丽的奇葩。中国川剧经过五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川剧的戏曲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既有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又有卓别林式的喜剧。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

生活是无限的,任何艺术要表现生活都是有局限的。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无限的生活,所有艺术都不能不作变形。川剧通过变形来反映生活的原则,同所有艺术是一致的,只是变形的方法和程度有所不同。川剧的变形和生活的原形距离较大,这种变形手法之一就是虚拟。川剧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

把舞台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当作不固定的、自由的、流动的空间和时间。舞台是死的,但在川剧的演出中,说它是这里,它就是这里,说它是那里,它就是那里。一千里路虽然很长,说它走完了,它就走完了。从门口到屋里,虽说路程很短,说它没有走完就没有走完。一个圆场,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夜尽天明……运用自由,富有弹性,舞台的空间和时间的涵义,完全由剧?着者和演员予以假定,观众也表示赞同和接受。这就是川剧的虚拟手法的集中表现。

中国川剧打击乐具有科学的程式体系和丰富的表现力,在音质、音色上有鲜明的独创特征,为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师”:戏曲乐队指挥者。鼓师的任务,不仅指挥乐队演奏,对全剧的进行、掌握节奏、制造气氛、衬托演员的表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鼓”:发音清脆高朗,是打击乐器中的指挥乐器,由鼓师掌握使用。

“提手”:由鼓师掌握,用来调整唱腔的节拍,与“小鼓”合称“鼓板”。

整个川剧击乐分为文场、武场两大类。而“小鼓”是文场锣鼓有别于武场锣鼓的代表之一。

“大锣”:铜制,素有川剧锣鼓之胆的说法。表现力强,由于击法的不同,可根据剧情和表演打击“风、云、雷、雨”等特殊效果。

“大钵”:铜制,音色浑厚而凝重,表现力丰富,演奏难度高,能在高速中连续、准确地演奏后半拍。

“二鼓”:又称“堂鼓”。音色铿锵有力,在演奏中将“大锣”、“大钵”等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也可作更鼓、寺鼓等用。

“马锣”:的特殊造型和它俏皮的音色,在锣鼓曲牌中起着先行功能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铰子”:在文场锣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在一些锁呐曲牌中起着决定节奏的重要作用。

川剧具有罕见的包容性,涵盖了中国戏曲的五种声腔艺术——昆、高、胡、弹、灯,以高腔最为独特。其特点为“帮、打、唱”的紧密结合,川剧高腔的“帮腔”是演出时乐队的帮唱,具有“一唱众合”的徒歌风韵。

川剧打击乐曲牌丰富,可根据不同剧情与表演演奏出欢快、庄重或激昂等各种不同情绪的锣鼓。

分享到:

上一篇:川剧伴奏乐器堂鼓   下一篇:川剧伴奏乐器唢呐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