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辰溪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走访辰河高腔老艺人时,在板桥乡中溪村一民间艺人家中发现辰河高腔原始剧本37本,包括辰河高腔本2本(上、下两部),戏曲手抄本30本,曲牌目录3本500余支曲牌,低昆曲牌目录2本。据辰河高腔传人、辰溪辰河高腔剧团团长陈刚介绍,发现的木刻剧本初步断定在200年以上,为辰河高腔现存历史最久的木刻孤本,是现在所存辰河高腔剧本之“母”.
辰河高腔是流行于沅江中上游支流辰河一带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戏曲四大声之一的弋阳腔,已有300多年历史。辰河高腔的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曲牌丰富,完整地保留了民族和地域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57年辰溪辰河高腔剧团进京献艺,在京演出曾引起轰动,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这个剧种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辰河高腔艺术在建国后得到迅速发展,辰溪、泸溪、沅陵等地相继成立高腔剧团,其中以辰溪高腔剧团班子最齐,艺术档案最完整。但“文革”时辰溪高腔剧团遭解散,珍贵的剧本、曲牌当作“四旧”被毁。1980年5月,辰溪高腔剧团重新成立,为演出需要,开始收集整理剧本、曲牌等艺术档案。2000年以来,辰溪文化部门为保护、传承辰河高腔,开始新一轮走访民间艺人,搜集整理剧本、曲牌。此次发现的37本原始剧本,正好填补了辰溪高腔剧团艺术档案空白,特别是2本珍贵的木刻剧本,为辰河高腔这门艺术找到了“根”,为其更好地保护、研究、发展提供了原始依据。